在昨日召开的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,西藏银保监局党委书记、局长向恒介绍了西藏银保监局“以绿色金融服务为抓手 全力支持构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”的主要做法。
近日,由中国工商银行担任主承销商的两支全国首批“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”,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。该批债券以企业定量环境效益改善指标作为绩效目标,债券票面利率将按照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浮动,从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,以金融助力绿色发展。
第271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,华夏银行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李民吉在发布会上表示,截至2020年末,华夏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800亿元,比2016年末翻了两番,2020年增速达到了51%,四年复合增速达到了48.5%,绿色信贷占比领先同类银行,其中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融资比例超过80%。国际合作资金规模超过100亿元。子公司华夏金融租赁公司的绿色租赁融资占比也达到了30%。
作为实现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目标的重要助力,绿色金融迎来密集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。2020年10月,生态环境部、国家发改委、央行、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《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》明确提出,“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,支持机构及资本积极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”。
日前,由兴业银行牵头主承销的“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(可持续挂钩)”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,成为全国首批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,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单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。
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,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。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,是实现“双碳”目标和绿色转型的必经之路。
日前,生态环境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《关于同意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试点通知》),进一步发挥部行合作优势,探索投融资模式创新,支持一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(EOD)试点项目,创新环境治理模式,推动环境产业发展。
中国民生银行在京举办产品发布会,正式发布民生“峰和”系列绿色金融产品,旨在服务广大客户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需求,助力“碳达峰-碳中和”目标顺利达成。
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下,全国碳市场启航在即。近日,交通银行携手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、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长三角地区首笔碳配额质押融资。
兴业银行签署承诺函,在中国银行业率先采纳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“立即实施气候中性(CLIMATE NEUTRAL NOW)”倡议(以下简称“倡议”),按照国际倡议体系,有序开展自身碳减排工作,确立自身碳中和目标和路线图。
兴业银行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呼和浩特签订《深化绿色金融合作 共同守护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》战略合作协议,承诺“十四五”期间为内蒙古自治区辖内各类企业单位和个人提供绿色融资不低于500亿元,服务绿色企业不低于600户,助力内蒙古推动绿色发展,守护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。
全国首笔林票质押贷款落地引发各界广泛关注。4月2日,兴业银行三明分行向福建省三明市沙县林农发放149万元林票质押贷款,用于购买苗木、扩大生产,成为全国落地的首笔林票质押贷款。